您的位置:首页 >走进霸州>今日霸州>文化旅游>详细内容

霸州文丰书店廿载守候一座城

作者:赵雪 来源:河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10-29 10:1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书扉纸墨间记录着人生百态。在霸州市兴华南路与东门街交口,有一家老书店——文丰书店,安静地守候在那里。尽管店外车水马龙,人群熙攘,店内却如时光停滞,爱书人自顾自地倚靠一角,从几万册书中寻一本至爱。

1

开店为生活更为爱书

一块木牌匾,两扇玻璃门,书店门面装修简单。推开门,室内别有洞天。这家书店像是在繁华的城里,寻了一条缝隙,顽强而神秘地存在着。

老板刘新友是内蒙古人,今年48岁,曾在固安县当兵,复员后到信安镇打工3年。

谈及开店缘由,刘新友坦言,为了生活,更因为爱书。他自幼热爱读书,但老家经济落后,文化贫瘠,可读的书很少。在固安当兵时,他经常光顾书店、书摊,也许在那时就埋下了“卖书”的种子。

1994年,他来到霸州,支了个书摊,将工作和爱好完美结合,让身处异乡的心灵得到一份安慰。

刚开始,刘新友将书摊摆在兴华路供销大楼门口。谁料,生意冷清,买书的寥寥无几。幸好,受到一位买书老人的点拨,他将书摊挪到兴华南路的钟楼附近。这里原有四五个书摊,大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型图书市场,买书的人都聚在这里,刘新友的生意也有了起色。

每天,支上书摊,刘新友就坐在躺椅上,捧起一本书,任路边人来人往。在这里,他度过了5个春秋。

1999年,政府号召书摊入店,包括刘新友在内的几个书摊纷纷响应。刘新友选址兴华南路与东门街交口,对面就是新华书店,这个店一直开到现在。

2

读书人的“深夜食堂”

20年来,刘新友经营有道,书店从最初的30平方米扩大到60平方米。前几年,他又加盖了二层,如今经营面积达120平方米,存书5万余册。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刘新友将一层分为左右两个区域,中间用书架隔开,只留下两条狭长的过道。尽管这样,房间还是被书塞得满满的。

刘新友性格沉静内敛,身上有股书卷气。对于顾客,无论是看书还是买书,他从不推荐或是主动攀谈。书店里大部分是文史社科类图书,对于很多经营者来说,都是一些冷门书,卖不动。

然而,文丰书店在当地小有名气。

“这里像一个宝库,老板进书眼光独到,藏书奇、精、全。可以说,这是真正爱书人的‘深夜食堂’。”60岁的刘建祥是一位老顾客,每隔十来天就光顾一次,一待就是小半天。

记者采访时,他刚好找到了自己一直思而未得的书。

文丰虽然有名气,却收益甚微。经营过书店的老板都知道,最赚钱的是卖教辅书和快餐式读物。后来,为了迎合市场,刘新友在书店显眼位置也开辟出了一个书架。

采访间隙,记者发现,来店里买教辅资料的学生确实多,可店里所售种类少,很多时候他们无功而返。不愿此类书占比太多,或许这就是刘新友对文丰的“固执”。

3

为卖书,扎根一座城

20年间,刘新友娶妻生子,一家4口在霸州扎了根。他们和一些老书友渐渐熟络,下班聚餐或逢年过节也常走动。因为书店,朋友越来越多,曾经陌生的地方让他有了归属感和寄托。

这些年,刘新友很少闭店,他喜欢守在店里,看看书,看看进店的人。谈到对霸州的感情,他解释:“是从书摊开始的。”

王涛是老顾客,也是刘新友的挚友。谈起他,刘新友笑着说:“我支摊时,他总来光顾,从不还价。后来,我终于忍不住了,对他说,你买东西一定得还价啊。说完,我们俩哈哈大笑,他觉得我也很实在,后来走动就比较频繁了。”

早期刘新友资金不足,在霸州又没有亲人,他永远不会忘了那几位医生朋友的帮助。当时,他的摊位挨着城关镇医院,一来二去,他和医院里的几位医生熟络了。了解到他的窘况,这些朋友纷纷借钱给他,让他去进书,等有收益了再还钱。

开书店看似安逸,若是能坚持下来,需要跨过一道道坎儿。大约在三四年前,实体书店受到互联网冲击,整个行业一度陷入低迷。刘新友却成功迈过了这道坎儿,早在10年前就注册了网店,将店里的书拍成照片放到网上卖,获得不少利润。

时代在发展,很多实体书店起起落落,但文丰书店一直很稳定,每天顾客盈盈。“近两年,有了政策支持,各中小学兴起了阅读之风。但相比20年前人人阅读的情景,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希望全民重视阅读,书香社会早日到来。”刘新友期盼着。

4

实体书店是城市文化地标

对于实体书店今后的发展,记者采访了廊坊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王通。

他介绍,网上购书和智能手机的出现,导致人们阅读习惯和行为发生根本性改变,对实体书店和报刊亭带来了很大冲击。街边报刊亭功能单一,近些年纸张涨价速度过快也是造成其渐渐消失的原因。

“我认为,实体书店的存在是必要的,它代表着一个城市或地方的文化品位。实体书店满足愿意在书店留连、翻书、看书、淘书、享受实体书店氛围的群体。近距离接触、观赏、品读老书、古书,体察其所承载的历史文明,可以深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可以说,一个文化景观,是网购和手机所不能撼动的。”王通强调,从图书载体的发展沿革可见:甲骨-金石-简牍-丝帛-纸质书-电子书。纸质书不会很快消亡,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和电子书并存,但其占比会逐渐降低。

王通认为,实体书店继续存在,必然要跟随时代潮流进行转型,书店不能仅仅是图书仓库、图书超市。人们现在走进书店、书吧、书屋,其优势在于这些实体建筑物营造的阅读环境氛围,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这个固定的读者群体,是情怀、历史、记忆,也是一种文化承载。


【打印正文】 【关闭正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