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走进霸州>今日霸州>文化旅游>详细内容

花会卷 | 灯会:胜芳灯会(五)

作者:牛俊启 来源:霸州文化旅游 发布时间:2019-09-03 09:25:07 浏览次数: 【字体:

四、胜芳灯会中的习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灯不同”,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社会动荡,都未能阻止胜芳元宵灯会的前行。明清时期,除朝廷国丧禁灯外,一年一度的胜芳元宵灯会从未间断过。民国时期胜芳也几经战乱,硝烟散尽后,可灯会照例进行。只不过政治形势在变,社会环境在变,人们的审美情趣在变,胜芳灯会的灯演形式随之也在变。变中有不变,千年不变的是胜芳灯会文化中的民风民俗。

买灯:每逢正月初六至灯节,胜芳有较大的花灯集市,姥姥家给外甥买灯,长辈给小辈买灯,图个吉利,凑个热闹。

送灯:灯节前娘家派小辈给婆家送灯,婆家一般要给喜钱。

逛灯:胜芳元宵灯会传统一般三天,十四神灯,十五鬼灯,十六人灯,尤其正月十六,所有人都要逛灯(人手一灯),钻灯(穿过过街灯),过四桥(古镇内东桥、西桥、新桥、北桥),走百病。传说保祛病驱魔,四季平安。

1.“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既反映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也反映人们对灯节的期盼。

2.“头年鸭,二年瓜,三年小车拉” 姑娘出嫁头一年,正月十三晚上娘家人给已出嫁的女儿送去一盏鸭子灯,正月十五晚上逛灯回来后将其压在床下,取其“压子”之意,祈盼早生贵子 。若来年得子,送瓜灯,意即瓜熟蒂落,心想事成。第三年送小车灯,一是孩子的玩物,二是金银满车的祝愿。

3.“头年鸭,二年鱼,三年小车拉回去”鱼灯是胜芳花灯最具特色产品,鱼配莲,意即连年有余。

五、胜芳灯会的历史沿革

胜芳灯会无明显断代,不同时代灯会形式不断演变,甚至在文革期间,屡禁不衰,加入“革命”的元素,得以生存。

1.民国时期的胜芳灯会

6e7645deb74947a9890238747d7d574e.jpg

卖花灯  苏建华·摄

元宵节,自古就有“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的说法,这种理念深深植入胜芳人的民俗文化活动中。民国时期的胜芳,几经战火,几经动荡,曾几时社会变革,曾几时物是人非,而胜芳的人文习俗却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化,如果说有些许变化,那也是形势使然,顺势而变。二十世纪 80 年代初走访胜芳多位老人,他们能清晰记得,在他们的记忆中,胜芳元宵灯节几无中断。

民国初年,那正是胜芳市井繁华,享誉四方的年代。当时胜芳水运发达,与天津的经贸往来异常活跃。凡是天津早市能买到的,胜芳晚市就能买到。20 年代,胜芳的花灯制作已出现了以工业化生产的铁丝为原材料,这就不足为奇了。胜芳人是有劳动智慧的,铁丝绑扎不易牢固,就有人发明了在铁丝上缠棉纸,再用棉纸捻蘸浆糊粘绑骨架,这样易操作,强度好,且铁丝出形容易,造型生动。这样极大地丰富了花灯的用材和题材,催生了胜芳的现代制灯业。到 30、40 年代,胜芳上规模花灯作坊多达 40 家,材料源自天津,产品销往天津,以天津为跳板,销往全国,甚至名扬海外。花灯给胜芳带来了效益,花灯更给胜芳博得了荣誉。许多胜芳花灯艺人走出了胜芳,在天津,从胜芳走出去的王继昌,人称“灯笼王”,与“风筝魏”、 “泥人张”齐名,并称天津最著名三大民间艺人。

新材料的使用,新工艺的运用,促进了胜芳花灯制作的发展。胜芳花灯的品种越来越多了,胜芳灯会的看点也越来越多了,灯会越来越热闹,胜芳灯会的名气自然也越来越大了。

那时的灯会,老人们记忆最深的当属桥头的过街灯。过街灯一般有两根立柱,一道横梁,立柱和横梁均一尺半见方,高度丈余,宽度两丈许。骨架材料以红木为主,柱、梁做成多宝格状,镶嵌玻璃,玻璃上有彩绘图案。每层格均有一活动暗门,可以放入蜡烛,晚间流光溢彩。图案多以花鸟鱼虫、梅兰竹菊、传说故事为主,栩栩如生。有好事者将灯谜条幅挂柱上,引众人围观,不亦乐乎。横梁下挂各色什锦灯,更增加许多灯彩效果。

每年正月十六晚,胜芳人走百病必过四桥,过四桥必过桥头过街灯,土话叫“钻灯”,寓意一年平安走过四季。胜芳因灯出名,过街灯居百灯之首。现代胜芳灯会在国内有相当名气,胜芳的过街灯、牌楼灯最具特色,即源于此。

【打印正文】 【关闭正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