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走进霸州>今日霸州>文化旅游>详细内容

花会卷 | 灯会:胜芳灯会(六)

作者:牛俊启 来源:霸州文化旅游 发布时间:2019-09-04 14:08:27 浏览次数: 【字体: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胜芳灯会

建国初期的胜芳元宵节灯会,与原先没有多大不同。只不过被认为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花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胜芳花灯制作业作为一种副业,仍有很大的制作团队和销售市场。

fa9b420399e94e469caa8e4b840a6426.jpg

灯会 邢华棣·摄

蔡氏花灯创始人蔡万池,是继灯笼王之后,在胜芳最享盛名的巧匠之一。他扎制的花灯不但品种多样,而且做工精细,形体逼真。擅扎制鱼灯、虾灯、莲花灯、蟹灯等,尤以“鸭子驮楼灯”最为著名。六十年代初,他受胜芳镇副业办公室委托,为我国春季广交会扎制了两条龙灯,受到国内外客商的称赞。蔡病故于六十年代末。

王树明,他是蔡万池先生的妹夫,也是蔡氏花灯的唯一传人,在胜芳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鸭子驮楼灯”结构精致,造型活泼,形体逼真。“文革”期间因扎制花灯受到批斗后,便放弃了扎灯技艺。

刘公然,是和蔡万池同代的扎制花灯的巧匠,主要佳作是扎制鱼灯和蟹灯,在胜芳享有较高的声望,六十年代离世。

王艳芳,从 16 岁开始拜刘公然为师,过去以扎制花灯为业,每年要扎制 4000 盏鱼灯供天津中原公司销售。他扎制的鱼灯不但保留了刘氏鱼灯活头活尾的特点,并在鱼眼造型及用料方面有所创新。他言传身教,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很多人。

b2e73a6c9fcd4c36abf3d364643f9ce9.jpg

张德山·摄

胜芳花灯还曾多次参加省、全国性的大型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影响很大。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胜芳过过春节。最引人注目的是各式各样的花灯。花灯扎制得十分精致,骨架用铁丝、竹篾或是苇子,先以纱线绑好它们的交叉点,之后再用毛边纸条缠绕通身,这样糊出来才干净漂亮。有的灯用彩纸糊,有的用玻璃纸,糊好后,再加以彩绘。有的灯工艺还要复杂一些,比如‘鸭子灯’,在玻璃纸上彩绘后,还得装上鸭翅和鸭掌,最后配上荷叶、荷花。人们打着它行走时,鸭翅膀一扇一扇的,鸭掌也在前后摆动,加上烛光的映衬,好看极了!另外,还有金鱼、虾蟹、十二生肖等许多种类的花灯。‘虾蟹灯’是虾须虾尾,八个蟹爪,两个大夹,生肖灯底下都带着轱辘,可以拉着玩。最简单也最便宜的是‘猪八戒头’灯,只用一根苇棍,将上面劈开半尺多长,做成前高后低的形状,把高的一面糊成‘猪头’,再加上两片大耳朵和一个大嘴巴,就齐活了。里面的机关很精巧,用中间的线一抻,嘴和耳朵就同时动,很讨小孩子喜欢。当年,它才卖五分钱。不过,还有一种一分钱都不用花的灯,也挺有意思。一些买不起花灯的孩子,把白菜掏空菜心,只留外面一层菜帮子,再用两个铁圈,一个将它捆住,一个托底,里面再放上一根蜡烛,美其名曰‘白菜灯’。别的花灯怕烘 (即全烧了),它却不怕。”以上这段文字,真实记录了当年的情形。

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胜芳灯会

在“文革”期间,大兴“破四旧立四新”,但胜芳人依旧不忘过灯节,这是老祖宗千百年留下来的传统。只是,那时候的花灯种类少了很多,大都是五星灯、方圆红灯、飞机灯、轮船灯……不过也有例外。某次灯节,镇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狮子滚绣球”模样的花灯,这花灯可真是不得了,引起了全镇的轰动,人们纷纷挤到灯前驻足观看。与此同时,这件事也传到了镇革委会领导那里,于是马上派人下去抓,结果找遍大街小巷,也没有找到那个所谓“四旧复辟回潮”的制灯人。

传统花灯制作在“地下”秘密进行,买灯、卖灯被视为“非法”交易,双方都跟做贼似的。尽管如此,也没挡住送灯的习俗。

7799b212cd8240b1851ac40dca335890.jpg

灯会 邢华棣·摄

灯节逛灯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不易更改。那个年代,哪怕人们用几节苇棍儿扎个方儿,用红色皱纹纸简单裱糊,配上蜡扦,点上小蜡,也要在灯节拿出来逛一逛,玩儿个痛快。有的孩子更简单,手提一个破茶缸子,里面点燃蜡烛,边跑边玩,嘴里还嚷嚷着“鸭子灯,一点就烘;小洋蜡,是干碗儿的”,言外之意,他的灯是最好的,省钱耐用不怕烘。那个年代,人们生活那么贫困,都能苦中寻乐,不改胜芳人的性情。

【打印正文】 【关闭正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