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走进霸州>今日霸州>文化旅游>详细内容

花会卷 | 高跷会:堂二里高跷会(六)

作者:赵发 来源:霸州文化旅游 发布时间:2019-12-31 10:25:52 浏览次数: 【字体:

前面分别叙述了高跷会“十二乐”的场面情况和背后历史故事。堂二里的高跷会在场面上分别表演的片段,大致是这些演技情况。另外,在节目演完后,还要有“驼象”的收场式,是踩高跷的众多演员构成大象的造型,少则八九个人,多则十二三人,拢在一起,布于前后左右和上中下结构成象体,缓慢的退出表演已毕的会场,这是撂场落会的结局。

气氛沸腾的高跷会,历史上春节每年的初三、四,各种花会都开始活动,在村落不同的方位上相继响起了十分隆重的打击乐,使人们沉静在节日的欢乐之中。老年婆娘吃完早饭四五位凑在一起,各自叙述居家过年的快乐,爬上热炕头,有说有笑的玩斗长纸牌,上面画印着各种标记的水泊梁山的人物画面—— 一百单八将。摸纸牌时,都是手指摸下嘴唇,看意思是借唾液防滑,边说边玩,有时忘了这把牌应和而没和成,牌场的热闹就开始了。

青年少妇成双成对梳洗打扮走出大门,向会乐器响的方向迅步奔去。有的先把心爱的怀抱胖娃梳洗后描眉擦粉,度上喜人的大红点。那时候很多人家因家境贫困节俭,将红纸剪下来的圆点贴在孩子的脸上,有的给孩子扎上红绿头绳,带上过年买的布制艳丽花朵,看着自己的孩子真是眼里看心里爱。看着外面下起了小雪花,怕孩子着凉,披戴好自制的棉帽,下面连在一起的斗篷,将宝贝围好,抱着孩子急往外走,只恐耽误时间,看不到花会,小夫妻都为轻脚利索走动方便,而互相推委怀里的宝贝孩子。

穿着开裆裤跑的不太利索的孩子,哭喊追赶着前面大些的哥哥姐姐们。蹦蹦跳跳的哥哥们,三三两两的回头喊着追赶着弟弟、妹妹。手里拿着没吃完的半个豆馅包子,边吃边跑,看着追来的弟弟、妹妹,追上来很快又快走几步,勾引着后边追来的孩子们,真是哭笑不得。

正在这时,以高跷会为主的花会鼓点由远而近的,从七圣庙方向穿过“相庄”来至太平街北头的三皇庙地带。不多时,高跷会边走边演的前进着。它们的目标是赶往北大庙参加各种花会集中表演,为堂二里人献艺。玩耍的孩子们,抬头只见在头里的高跷会,绕过巷隅展现出在杜家庄的东头,连蹦带跑的,跑入院的大厅,高声大喊,妈呀!奶奶!高跷会来啦,快到咱家门口啦,快出来看吧!

在房里斗着牌的大娘、奶奶被孩子们喊叫心动了,耳听得锣鼓声已接近大门,着急的将手中纸牌扔在牌场上,急着下地,出门看会。上岁数的老奶奶顾不得下炕穿鞋,踹着后鞋跟,都被搀扶着抢步外行,只恐看不上高跷会,赶到大门口张望着高跷会的队伍。边走边演的所有演技的全体演员吸引着街头巷尾的男女老少。

青年妇女在院里忙家务,一听高跷会已临近家门,抱起将会走的孩子往外就跑。一看拉队的高跷会列队从大门外过去,走向大庙方向,只顾追会,忘了锁好自己家的大门,一直抱着胖娃娃追到大庙戏楼的大院。两侧的观会人形成夹道,后边跟随争先恐后的男女老少,人流如潮,涌入北大庙。

c3f74f1bbfdc4ff59b0cae1167e2d096.jpg

24e4ff60ca9844969e164d40576e43b8.jpg

高跷会闯山门。春节的正月十五北大庙的山门敞开,大殿的殿门也敞开,站在大殿外院的山门外的中轴线上,能直观大殿内居中坐在龛台上的黄飞虎,被人们供奉称为“天齐爷”。正月的十四、十五的元宵节,白天是花会从四面八方汇集在北大庙,表演献艺,晚上的沿街灯景至北大庙西侧的大佛寺为终点。

初春的寒气不减,有时风萧萧,雪花飘,可是丝毫阻挡不住北大庙的热闹非凡。按季节说正月十五的上午十时以后,刚吃完早饭时间,几十道花会在大庙外院敲响激动人心的鼓点,响彻云霄。各道会的会头在队前,引领着双行排列的表演队员,跨进山门进入大殿院里,停步在大殿前。会头进入殿堂焚香插入香炉,回到队前招手带大家一同跪拜三叩首,而后会头带队迈出山门,打开场地,开始表演,依次类推。

高跷会的拜会,情况有些不同,因为表演者腿上绑着高跷腿子。他们的拜会只能由会头等人进殿焚香烧纸,高跷会的表演人员因带腿子无法跪拜。外村赶来的高跷会不敢踩着高跷腿子从山门跨进,只恐山门的石台阶登滑出误伤人。于是,不少的高跷会只能从侧门躬身进院,以点头行礼代叩拜。而堂二里的高跷会都要从大山门登石阶跨入,没出现差错,这是堂二里高跷会显示的基本功。

每年正月十五聚来的七八道高跷会,在北大庙表演,各道会的演员绑着高跷腿子,贴站在东西两侧边墙暂息。首先清外村来的几道高跷会先行礼,先开场表演。这年,四道堼的高跷会,也来堂二里北大庙拜庙献艺,当他们看到开着大庙山门的石台阶后,心里都有些发毛没底,相互搀扶着走上山门进了大殿院。其它村的高跷会也都是搀扶而进。唯独堂二里的三道高跷会都是单人独行踩着高跷腿子走进大门。

四道堼的高跷躺着玩。他们看着堂二里的高跷演员都轻松的登上山门石阶,而又带着演技从山门石阶下来,现场观众注目并喝彩。年轻气盛的他们小视了“闯山门”的基本功,轮到开场后,为首的两个演员贸然登上石阶,可没登两步,腿软发滑,从石阶中部跌滚下来。为了圆好这场的演艺,只好就地翻滚,施展开地面上的技艺,围观的群众不由的也喊出喝彩声:好!四道堼的高跷“躺着玩”在堂二里流传至今。

正月十五的“踩莲花”主要演于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很多住户大门外挂着各类工艺花灯,很多户抱着领着孩子们挑着拉着各种灯式上街逛灯,给孩子买灯讲究“一年鸭、二年瓜、三年买个小车拉”。十六闭景的晚上,抱着打鸭子灯的孩子,到姓“刘”的门前将灯点燃扔掉,意思是借姓刘的字音,留住宝贝,长命百岁。高跷会就在这三天的晚上,演员们头上每人顶着点燃蜡烛的荷花灯,拉队走街,有很多大人带着孩子追着观赏到很远,想着他们顶莲花灯踩高跷演技,这就是历史上的踩莲花。

高跷会的历史流传。建国以后,高跷活动的高潮主要是从1952年至1956年,中断于1957年反右,1958年大跃进,3年的困难时期,1962年~1963年有“两年”活动。从 1964 年的四清运动,一直停止到十年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安次外廊城的高跷会被邀请至堂二里演出,受到堂二里人民热烈欢迎。从此在七圣庙原高跷会的演艺基础上,荣士生、刘万林等人将高跷会逐步恢复起来。1990年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解放,人们忙于创业挣钱,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改善,高跷腿的演练,也就无人继承啦。后来堂二里有两处组织了老年表演的“地高跷”,主要是七圣庙处(今十一街办公址),五街的高跷,他们还在坚持,断续活动着。这是堂二里高跷会的流传和演变为地高跷的历史情况。

【打印正文】 【关闭正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