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霸州市卫生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区、办),市直各有关部门:
《霸州市卫生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9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霸州市卫生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十四五”规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推动霸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霸州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满足霸州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依据《廊坊市“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廊坊市“十四五”区域卫生规划》和《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霸州市地处河北省冀中平原东部,廊坊市境内,幅员面积801平方公里,东西长58公里,南北宽28公里,位于京津雄中部核心区、北京天安门正南80公里,西部紧邻雄安,东部和天津武清、西青、静海接壤。市辖9镇(霸州镇、胜芳镇、信安镇、煎茶铺镇、南孟镇、堂二里镇、扬芬港镇、康仙庄镇、王庄子镇)、3乡(岔河集乡、东杨庄乡、东段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办事处,363个行政村街、20个社区,2020年总人口达到74.3万。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成就
1.医疗卫生资源快速发展
2020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989个,主要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三部分构成。其中医院数量为22个:包括三级医院1个,二级医院7个,一级医院及未评价医院1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64个:包括乡镇卫生院12个,社区卫生中心2个,村卫生室352个,门诊部/所59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分别是疾控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2020年霸州市开放床位3413张:包括医院2695张,基层机构609张,妇幼保健院109张。
与2015年末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有了很大提升。千人口床位数由2015年的3.85张提升至2020年的4.59张。千人口执业医师数由2015年末的1.8提升至2020年的2.8,高等级医师占比逐年提升;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2015年末的1.7提升到2020年的2.39。
2.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强化
截至2020年,全市累计完成“电子健康档案”建档534056份,比2015年底增加了5.6万份;传染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达100%。疫苗接种率从2015年的98%上升到100%。持续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先心病筛查工作,开展孕产妇保健工作,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以60岁以上老人、0-6岁儿童、孕妇、慢性病人群为重点对象,提供医疗服务和医疗咨询,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3.中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提升。霸州市乡镇卫生院已建成的国医堂,由2015年末的5所上升至2020年末的10所,开展了中药饮片、针灸、拔罐、推拿、熏洗药浴等项目,极大程度提升了群众中医诊疗服务需求。2019年,国家级中医传承项目“刘金女工作室”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提升了霸州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知名度,提升了服务能力。
4.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较好成果
霸州市在推动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医共体建设、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京津冀”高水平医院协作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推动公立医院试点改革方面,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被廊坊市医改办授予了“2019年度市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样板”称号。廊坊市医改办确定霸州市第二医院、霸州市第三医院和霸州市中医院为市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单位。
二是在医共体建设方面,“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共体”、“霸州市第三医院医共体”分别与霸州市王庄子镇卫生院、霸州市煎茶铺中心卫生院开展深入合作,已基本完成体系框架建设,建立了各项运行制度,实现了双向转诊,累计服务患者1.3万人次。
三是在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方面,出台《霸州市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试点实施细则》文件,2019年确定康仙庄镇卫生院、信安中心卫生院、岔河集卫生院为试点单位,2020年新建卫生室15个,全面实现乡镇卫生院及辖区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实现了人员、财务、业务、药械、绩效、准入退出、管理、培训、奖惩、工资的“十统一”管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达到363个、签订合同聘用村医379名;市政府拨款121.89万元为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医缴纳了养老保险。
四是在“京津冀”高水平医院协作方面,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霸州市第二医院、霸州市第三医院和霸州市中医院分别同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中国武警总医院、天津胸科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医院、河北省中医院等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协作医院定期选派骨干医师到霸州市进行坐诊、带教,为霸州市危重病人开通了绿色通道,优先收治转院的疑难危重患者。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同北京宣武医院建立了以脑卒中为主的专科联盟。截止2020年底,协作医院专家来市级医院坐诊诊疗2350余人次,上转危重病人110人次,选派医师到协作医院进修55人次。
5.信息化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廊坊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以及全市电子健康卡全面普及,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健康廊坊APP“电子健康卡”功能使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霸州市第二医院、霸州市第三医院已完成电子健康卡应用改造工作。在所有市级医院实现医疗费用电子支付的基础上,全市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微信、支付宝”融合的电子支付医疗费用方式,提升了医疗支付服务的便民性。
6.监督执法力度持续加强
积极开展“双随机”监督抽检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整顿医疗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六种无证行医行为,营造良好的行业行风。稳步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大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放射诊疗单位、公共场所、消毒产品经营单位、餐具集中消毒单位、学校卫生、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妇幼与计划生育等重点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保障良好的卫生环境。
(二)存在问题
1.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利用不均衡
霸州市卫生资源总量仍显不足,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床位使用率居高不下,民营医院没有发挥分流患者和业务补充作用,16所民营医院中,11所民营医院床位使用率低于10%。乡镇卫生院业务萎缩无法发挥基层分流作用,床位使用率由2015年的40%减少至2020年的7.5%。由于医保政策收紧、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流失、医改分配制度改革、一体化卫生室建设不到位等原因,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难以达到上级政策要求。
2.政府投入与需求之间尚有差距
“十三五”期间霸州市政府对卫生的投入有所增加,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居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卫生健康财政支出占比从2015年的34.59%降低至2019年的15.3%。在公共卫生、基层卫生、卫生健康信息化等方面投入不足,公立医院承担的院前急救、公共卫生等工作的投入和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人员待遇较低。
3.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重点专科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在全廊坊市(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缺少专业技术骨干,缺少全科医生,同时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三是康复、老年护理等学科体系尚未建立,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4.公共卫生服务有待加强
霸州市交通发达,流动人口较多,市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人员不足,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与日益繁重的工作职能和任务不相适应。
5.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有待加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凸现了人员队伍不健全、设备不足等问题,需要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从专业队伍建设、预案动态管理、物资储备等方面入手,提高霸州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面临形势
(一)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为卫生健康发展带来新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的提出,要求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要紧紧围绕“以疾病为中心向关注人群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大卫生理念转变,发展重点由重治疗向重预防、重管理、重干预转变。更加注重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改革,增加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能。这些都为打造“健康霸州”指明了方向。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构建新时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健康服务与人民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必由之路。人民需求的变化对霸州卫生健康事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化提出了新任务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就要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建立起包括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产业、支撑与保障、组织实施等多方面的健康体系。基于此,霸州市迫切需要解决影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康运行的供给矛盾,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内涵提升转变,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优质服务。
(四)区域协同发展为新时期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带来新机遇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阶段,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对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提出要求。霸州要抓住机遇,破除体制壁垒和制度障碍,建立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新体制、新机制,促进本地医院与“京津雄”高水平医院协作,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及服务均等化带来新的机遇。
(五)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疗卫生服务革新创造了新动力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创造了条件,为卫生健康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带来了新机遇;医学科学技术不断突破,药物、新型材料和医疗器械、医学3D打印等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将促进霸州市健康服务方式革新和新医学模式的产生。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为指导,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统领,紧紧围绕“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中共中央提出的“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的九大关键任务,在霸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时期,将加大公立医院建设力度,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模式并予以固化,营造尊医重卫良好风尚,并加强与先进城市交流合作,以人民为中心,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坚持推进卫生健康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统筹霸州市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能级,为霸州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健康需求导向。主动适应“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工作重心的新变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对象的新变化,卫生健康需求的新变化,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把群众健康需求作为发展卫生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2.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注重卫生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绿色发展,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3.坚持改革创新与行业发展相融合。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需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实现健康体系建立和创新发展。
4.坚持融合共享发展。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促进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健康产品质量,丰富健康产品种类。坚持健康事业的公益性,履行政府主体责任,保住基本、促进公平、兜住底线。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优化健康产品供给,使得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
5.坚持全域整合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融合。统筹城市与乡村、政府与社会、供给与需求等方面的关系,构建与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卫生健康工作体制。强化区域协同功能定位,积极推进京津雄与霸州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支持京津雄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医、设立分院、整体搬迁等形式在霸州市布局,鼓励霸州市医疗机构探索同京津雄医疗机构建立不同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实现京津冀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群众健康水平的同质化。
6.坚持中西医并重。遵循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基本方针,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对中医药工作的倾斜政策,切实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守正创新,继承发扬中医药事业,保障中医药机构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居民健康素质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霸州”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1.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民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医疗体系更完善,高端医疗快速发展,优质医疗服务增多,外转病人显著下降。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老百姓就医感受明显改善,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3.区域卫生协同共享。霸州与北京、天津、雄安、廊坊市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便捷,双向转诊渠道畅通,健康服务业和医养结合后方基地的区域功能发挥明显。
4.健康服务优化便捷。推动医疗、康复、养老等健康服务业有效融合,健康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加快“互联网+”建设,利用新技术手段使得霸州医疗、健康咨询、家庭保健等健康服务供给更加方便快捷。
5.中医水平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让人民群众享有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6.应急能力显著提升。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培养高素质卫生应急队伍,健康危险因素得以控制,区域联防联控、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快速提升。
“十四五”时期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主要指标
分类 | 序号 | 主要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目标 | 指标 性质 |
公共卫生
| 1 | 每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人) | 0.61 | 0.83 | 预期性 |
2 |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 | -- | 100 | 预期性 | |
3 |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 | 50 | 100 | 预期性 | |
4 |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筛查门诊(发热诊室)的比例(%) | 100 | 100 | 预期性 | |
医疗服务
| 5 |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 4.59 | 6.5 | 预期性 |
6 |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2.8 | 3.3 | 预期性 | |
7 |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 2.39 | 3.5 | 预期性 | |
8 | 每千人口药师(士)数(人) | -- | 0.54 | 预期性 | |
9 |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 2 | 3.93 | 约束性 | |
10 | 医护比 | 1:0.85 | 1:1.10 | 预期性 | |
11 | 床人比(卫生人员) | 1:1.44 | 1:1.60 | 预期性 | |
中医药 服务 | 12 | 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 | 0.62 | 预期性 |
13 | 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 | 0.59 | 0.74 | 预期性 | |
14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国医堂的比例(%) | 83 | 100 | 预期性 | |
重点人群 健康服务 | 15 |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 1.6 | 4.50 | 预期性 |
四、布局与配置
(一)机构
合理布局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以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主体,面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供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全过程健康服务。
1.医院
(1)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包括市办医院、县办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医院)。
霸州市现有5所政府办医院,分别是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霸州市第一医院)、霸州市第二医院、霸州市第三医院、霸州市中医院、霸州市老干部医院;现有国有企业办医院1所,华北石油霸州矿区医院。公立医院是县级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霸州市辖区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康复医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以及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的医疗处置和紧急救援、医疗支援等任务。
(2)非公立医院。霸州市现有民营医院16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现有非公立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引导非公立医院向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医疗服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优先支持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大力发展儿童、妇产、精神、肿瘤、老年病、康复、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专科医疗机构。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等。
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每个乡镇设置1所标准化建设的政府办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服务,并受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等。乡镇卫生院对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中心卫生院除具备一般乡镇卫生院功能外,还应开展普通常见手术等,着重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并承担周边区域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3万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政府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服务,并受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等。
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人口不足3万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建设。原则上人口小于1.2万人大于5000人(含5000人)的居住社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居委会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
村卫生室。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卫生院所在地可不再设置。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行政村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传染病报告监测等工作。
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所和门诊部等)。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备案制管理。门诊部及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实行准入管理。鼓励开办特色专科诊所,鼓励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设置医务室。
3.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原则上为政府主办,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中心(站)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提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院前急救、采供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食品营养、出生缺陷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政府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
妇幼保健机构。设置政府办妇幼保健院1个。妇幼保健机构是具有公共卫生性质、防治结合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负责为妇女、儿童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及康复服务,并承担辖区内妇幼健康服务业务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妇幼保健机构除承担保健、医疗工作任务外,还应当协助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开展区域业务规划、科研培训、技术推广及对下级机构的指导、检查和评价等工作。妇幼保健机构应当与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指导和双向转诊关系,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建立技术协作机制。
急救中心(站)。依托区域内综合水平较高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设置县级急救站。急救中心(站)负责指挥、调度本行政区域内急救资源,开展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和重症病人途中监护。
4.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主要包括独立设置机构和接续性服务机构。鼓励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机构,与区域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实现区域资源共享。鼓励发展康复中心、护理院(中心、站)、安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服务机构,设置康复中心,为疾病慢性期、恢复期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等提供老年护理、康复、安宁疗护服务等。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为家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
(二)床位
适度合理增加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量,优化床位结构,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盘活床位存量,提升使用效率,实行分类管理,提高床位使用质量。
1.床位规模
到2025年,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按照每千常住人口6.5张配置。
医院(含妇幼保健机构床位,下同)床位,按照每千常住人口5.36张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按照每千常住人口1.14张配置。
2.床位结构
按照15%的公立医院床位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医院床位。适度控制治疗床位增长,增量床位优先向传染病、重症、儿科、康复、精神、老年病等短缺领域倾斜。根据医疗机构类别和床位使用功能,实行床位分类管理制度,推动床位资源急慢分开。
3.床位使用质量
医疗机构开放床位数与规划编制床位数应当基本保持一致,开放床位数超过规划编制床位数的要区分情况逐步调整规范。推动三级医院更加突出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逐步压缩一、二类手术比例。将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预约转诊比例和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提高床(位)单元使用效率。
(三)人力
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30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50人。健全全科医生制度,加强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公共卫生人员能力建设,加强儿科医师、精神科医师、助产士、药师等紧缺医技人员的培养。
1.医院。按照医院级别与功能任务需要确定床位与人员配比,承担临床教学、带教实习、支援基层、援外医疗、应急救援、医学科研等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适当增加人员配置。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2025年,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93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置乡村医生或乡村执业(助理)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落实《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廊坊市基层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双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保证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到位率达到或超过95%。
3.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人员能够满足服务工作需要。主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配置: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原则上按照全霸州市常住人口1.65人/万人的比例核定。
妇幼保健机构。原则上按照每万常住人口1名妇幼保健人员配置,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80%,按照床位数的1.7倍配置临床人员。
急救中心、血站、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参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4.其他卫生机构。参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配置相关人员。
(四)设备
合理配置医用设备,公立医疗机构配备大型医用设备以政府投入为主。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遵循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大型医用设备按照品目分为甲类和乙类,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结合卫生服务需求合理配置。支持非公立医院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
更新升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设备。根据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需要,配置和更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大型救治、卫生应急和信息化等设施设备。
提高设备使用效能。提高基层医学影像服务能力,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上级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机制。
(五)技术
1.医疗技术。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备案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围绕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深化与京津合作,积极引进京津先进医疗技术,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诊疗效果。围绕常见疾病及健康问题,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开展具备专科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前沿技术项目,大力扶持包括内镜和介入等微创诊疗技术发展,逐步实现内镜和介入诊疗技术县域全覆盖。加强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广。
2.医学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根据全市居民疾病谱、群众看病和患者异地就医情况,统筹考虑专科建设基础和卫生健康工作发展趋势,开展医学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程。
(六)信息与数据
1.加强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医疗联合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和互联互通,满足群众个性化健康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加快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强化数据安全监测和预警,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对重要信息的保护,全面实现健康信息规范管理与使用。
2.有序发展信息化服务
实施“健康云工程”,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和线上线下的智慧医疗。致力于建立区域医疗远程业务平台,提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为市、乡、村三级医疗协作共同体提供技术和信息保障。应用物联网技术、可穿戴设备等,探索健康服务新模式,与老龄化居家养老相结合,强化预防、治疗、康复的精细服务和居民连续的健康信息管理业务协作。
3.全面实施信息惠民工程
推广“电子健康卡”,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强化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贯穿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发展疾病管理、居民健康管理等网络业务应用,开展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网上支付、检验检查结果报告网上查询等服务,改善居民健康服务体验。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推进居民卡与社会保障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一卡通。
五、主要任务
(一)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协作密切、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常住人口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1.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调整优化医院资源布局和结构。按照“稳增长、优布局、调结构,补短板”的发展思路,在霸州市益津城区和胜芳城区建设两个医疗服务中心。在“十四五”期间,依托现有医疗机构和设施,在益津城区新建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改扩建霸州市第三医院分院区;加快推进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老院区升级改造、霸州市第二医院迁建两个重点项目;加强临床急需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采取委托管理、合作办医、共建共管等办医方式,大力发展儿童、妇产、精神、肿瘤、老年病、康复、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等专科医疗机构。
(2)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健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网络,按照服务人口情况,建设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及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医护人员医疗水平,完善签约服务制度,调动基层人员工作积极性。根据胜芳城区建设布局,推动胜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3)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疾病经济负担研究,适时调整项目经费标准,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工作。加强项目管理,规范绩效评价,改革经费支付方式,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2.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
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鼓励组建医共体、医联体,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流动,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在“十四五”期末,在现有医共体建设基础上,参照霸州市第三医院与煎茶铺中心卫生院的医共体建设模式,探索通过公立医院整合中心卫生院的模式,通过房屋改造、设备升级和医务人员派遣等措施,完成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二级医院分院形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3.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完善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健全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探索动态监测和反馈机制,实施绩效评价,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扩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量。加强全行业监管,打击非法行医。保障采供血和临床用血安全,健全血液质量控制和改进体系,推进临床合理用血。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严厉打击故意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平安医院建设。
4.推动京津冀医疗健康协同发展
发挥地缘优势,在霸州市开展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有序承接北京医疗卫生功能转移,推动卫生与健康跨区域合作,吸引京津知名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和特色专科医院在霸州建设附属医院、开设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构建诊疗绿色通道,逐步形成“预约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带动卫生健康水平快速提升。
(二)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1.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
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提高生存率。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检查能力。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健全死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和慢性病监测制度。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规范慢性病人群的诊治和康复,提高慢性病诊疗效果。逐步扩大慢性病干预与管理范围,推广慢性病有效防治模式,降低疾病负担。
2.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水平
加强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霸州市交通区位良好,流动人口较多,要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95%以上,提高哨点监测病种覆盖率。加强艾滋病检测和规范随访,为所有符合条件且愿意接受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疗。降低全人群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率。加大一般就诊者肺结核发现力度,强化重点人群主动筛查,推进患者全程随诊管理,实施“推进耐多药结核病防治行动”。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实施以传染源为主的布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综合治理策略。建立已控制严重传染病防控能力储备机制。加强对地方病的防治,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
3.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升卫生应急响应能力: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综合监测、风险评估和及时预警能力建设,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和应对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响应率达到95%以上。
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能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应有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留观室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做好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应急演练和技能竞赛活动,提高突发事件卫生风险评估能力、处理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对突发急性传染病规范处置率达到95%以上。
加快农村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医疗用房改造提升步伐,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隔离病房达到标准化;配齐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加强其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股室建设,逐步配齐专职防疫、妇幼保健人员,大力实施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坚持“常量储备、动态补充、合理利用”的原则,制定霸州市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对有保存期限的应急物资,采用实物储备加合同储备、产能储备的形式,尽力减少浪费。根据疫情风险预警信息,及时调整储备物资种类、数量。对即将到期的应急物资,可在保质期前一定时间无偿调拨或折价销售给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使用。
4.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按上级要求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定位。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机制,发挥各级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完善联动机制,推进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与城乡社区联动,夯实基层联防联控工作基础。
(三)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1.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积极培育和充分发挥中医临床优势,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建立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院、疗养院和中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中医院、乡镇医院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和健康干预服务,建立涵盖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功能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根据康复服务资源配置需求,设立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院,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
2.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
深入推进霸州市中医养生健康工程,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机构建设。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鼓励养老机构设置中医诊室或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快速就诊绿色通道,鼓励自建中医医疗机构、托管养老机构或与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开展技术协作,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大力传播中医药知识和易于掌握的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3.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
加快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注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做好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名中医推荐工作。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开展对中医药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的调查、挖掘、整理、研究及推广应用。依托已有资源,完善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制度和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培养制度。
4.推动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
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京津优质中医药资源在我市共建、新建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健康管理机构、中医药特色养老服务机构。吸引京津中药名企在我市创业、投资置业。吸引“国医大师”等高级中医专家来我市建立工作室、开设大讲堂。探索中医医师跨区域多点执业。鼓励社会力量在我市遴选交通快捷、生态优美、环境良好地区,建设以中医药健康养生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一批中医药特色养老示范区,主动疏解京津地区的养老压力。
(四)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1.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实施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完善农村孕龄妇女普服叶酸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畸形工作机制。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提高孕产妇、新生儿医疗急救能力,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科建设,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实施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提升免费避孕药具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减少非意愿妊娠,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健康服务
全面打造大生命健康产业链,加速集聚生命健康产业要素,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塑造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品牌,打造京南、雄东特色医疗,加快医养结合进程,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1)促进健康老龄化
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以社区为依托,预防保健、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等并重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重点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根据服务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增设养老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发展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中医诊疗、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机构。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业务协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合。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推动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加强老年痴呆症等的有效干预。推动居家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现健康老龄化。
(2)发展养老养生健康服务业
依托环北京和毗邻雄安的区位优势,结合市域优势生态资源,预留健康产业发展空间,有序承接北京医疗卫生功能转移,推动卫生与健康跨区域合作,吸引京津知名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和特色专科医院在霸州建设附属医院、开设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并以此为吸引点和抓手,打造养老健康服务示范基地和中医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构建霸州健康养老产业链。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结合互联网、物联网、5G技术等,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推进医疗养老服务合作,医疗机构普遍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推进中医治未病工程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建设一批集养老、医疗、康复、休闲为一体的健康服务机构。
3.保障中小学生健康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政策。建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及服务机构,积极推动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学生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并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
4.加强职业健康保护
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完善霸州市职业病防治体系,加强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实施职业病危害普查和防控。重点开展尘肺病、化学中毒、放射性疾病等职业病监测,实施重点职业病和放射卫生监测项目,加强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职业病报告、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鉴定、救治能力,提升职业病危害控制水平。
5.保障残疾人享有健康服务
加大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建立健全城乡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确保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精准康复,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改善残疾人医疗服务。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健康管理、康复医疗、适应训练等签约服务。加强对致残疾病及其他致残因素的防控。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落实医疗、康复等专项救助措施。
6.加强流动人口健康维护
构建适应人口迁移和社会纵向流动的卫生健康政策制度。提升流动人口卫生健康服务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覆盖率达到90%。完善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提高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水平。
(五)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
(1)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建立健全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推进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开展健康霸州、健康家庭等活动,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
(2)面向在校生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基本健康知识;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关疾病传播。
(3)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开展卫生健康教育。
2.塑造健康生活方式
(1)引导合理膳食,对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
(2)全面开展控烟限酒行动,加强控烟限酒健康教育,开展无烟环境建设,推进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活动。
(3)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
3.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1)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建设霸州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在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制定实施霸州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3)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形成霸州特色的体医结合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
(4)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鼓励全民健身,建立人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库,开展运动风险评估。
(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服务支撑与保障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
2.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和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发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
3.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流通机制改革,建设现代医药流通网络,提高基层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完善现有免费治疗药品政策,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建立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
4.加强健康卫生法制建设
加强医疗卫生法制建设。完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监督执法等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做好部门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转变部门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行政执法。
推进卫生健康依法行政。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开展卫生健康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强化对公共场所、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监督执法,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组织查处违法行为。
六、重大项目
(一)“十四五”重大项目
1.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1)第四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谋划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整体外迁至东部新城,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设。
(2)霸州市第二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初步选址在“胜芳城区芳济道北侧、胜芳未来城西侧、芳泽道(规划路)南侧”,按照三级医院设计。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1)加强中心卫生院建设。在现有医共体建设基础上,探索公立二级以上医院整合中心卫生院扩建为二级医院分院,通过房屋改造、设备升级和医务人员派遣等措施,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条件。
(2)基层医院危房改造。对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开发区)、康仙庄镇辛店医院、扬芬港镇扬芬港医院现有危房进行改造,原址新建门诊病房楼。
3.公共卫生机构建设
积极谋划推进急救中心、血站建设。
(二)2035年远景建设项目
1. 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建设
(1)廊坊四院现有两个院区划转使用。
(2)在霸州市开发区谋划新建1所二级综合医院、1所儿童专科医院,同时考虑将妇幼保健院迁建至开发区。
(3)在胜芳城区谋划新建1所心脑血管专科医院、1所肿瘤专科医院。
2.公共卫生机构建设
利用妇幼保健院外迁后设施进行改造,改建为疾控中心、监督所,预留血站建设空间。结合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置急救中心和急救站点。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认识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关系到全霸州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关系到“健康霸州”战略能否顺利实施。要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地要依据本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合理配置资源,保障落实。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不断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理顺公立机构与政府关系,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卫生健康全行业综合监管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卫生健康相关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监管中的作用,简化健康领域公共服务流程,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三)注重宣传引导
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加强正面典型宣传,为卫生与健康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广泛宣传卫生与健康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卫生与健康政策宣传和解读,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加强健康科普,普及卫生健康知识,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优化筹资渠道
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与健康投入责任,完善合理分担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健康领域投入力度,坚持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鼓励和引导社会加大投入,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形成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缓解个人就医经济负担,降低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和提供慈善捐赠。
(五)严格监督评价
要强化霸州市卫生健康局的主体责任,制定规划任务分工方案和监测评估方案,并对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和中期、末期评估,强化对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实施的监督和评价,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实行全过程、全范围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对策,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本规划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