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市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报告
2007年5月23日在霸州市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霸州市第四届人民政府市长 杨 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政协委员、各位同志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的回顾
本届政府组成四年多来,紧紧依靠中共霸州市委的坚强领导,紧紧依靠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加快发展主旋律,打好攻坚克难主动仗,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取得了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可喜成绩。2006年,全市GDP完成131亿元,比2002年增长78.2%;财政总收入完成10.89亿元,四年增长2.3倍,占GDP比重达到8.4%,比2002年提高3.8个百分点;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62元,分别比2002年提高47.5%和36%。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以说,最近四年成为霸州历史上发展最快、成果最丰硕、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形成了适应宏观发展环境、适合霸州基本市情、适宜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发展方略
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我们不断加深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不断加深对周边发展环境的研究,不断加深对霸州基本市情的解析,在加快霸州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我们意识到,加入世贸、奥运经济、南资北移、大北京战略和滨海新区开发五大机遇扑面而来,抓住这些机遇,就能够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意识到,霸州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突出的表现在来自京津冀都市圈的要素之争、来自周边区域的环境之争和来自相邻县市的项目之争;我们意识到,制约瓶颈与发展机遇同期而至,长期粗放发展形成的预留空间不足、基础设施滞后、要素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劣化、产业同构低质、文化传承缺失等历史发展积累和现实发展派生的若干问题,成为我们必须破解的现实制约;我们意识到,霸州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我们有业已形成的坚实的产业基础,我们有积蓄千年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有日益扩充的强大的企业家队伍,我们有爱民为民的优秀的党员干部,等等,这是推进霸州事业发展的强大优势。为此,我们把霸州的发展置于京津冀都市圈乃至全国的框架体系加以系统研究,在准确把握宏观环境和微观市情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农牧业、现代旅游业的产业定位,人本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城市定位,实施工业立市、民营壮市、开放强市、科教兴市战略,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凝神聚力,提速增效,晋位争先,壮市富民,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和谐霸州”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这一发展方略不但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而且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目前的霸州,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风清气正,竞相发展。我们连年跻身河北“十强”,开始走上一条目标赶超型和经历压缩型的跨越之路,走上一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效率与质量、项目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上一条经济总量与运行质量同步提高、人民收入与生活质量同步提升的“壮市富民”之路。
二、形成了顺应宏观经济走势、凸现区域产业特色、引领霸州未来发展的经济建设格局
几年来,我们矢志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工作都服务和服从于这个中心。在推进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集中精力打好四张牌,形成了霸州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一是打好民营牌。民营是霸州经济最现实、最活跃的拉动力量。几年来,我们全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政策的一致性,让民营企业享受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主体利益;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招商的主角作用,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对外开展互联合作,千方百计调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积极性,形成了民营企业投资主力阵容,强化了民营企业家三次梯队良性互动,竞相发展。现在,全市财政收入的85.3%来自民营、项目投资的86.7%来自民营、农民收入的83.1%来自民营、就业岗位的81.2%来自民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霸州经济的强力支撑。二是打好开放牌。积极“引进来”,加快“走出去”,用现代市场手段经营企业、产业和自然资源,与外埠优势要素对接,力促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由资源推动型向资本、技术推动型转变,保持了县域经济在宏观调控背景下的增长提速和运行质量的同步提升。四年多来,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184万美元,三资企业达到61家,自营出口权企业发展到72家,形成了梅花、贝司克斯、邦壮、华洋、富沃德等国际性品牌。2006年,全市外贸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是2002年的6.2倍。三是打好环境牌。以打造开明、效能政府为切入点,创新政府职能,优化政务环境。下决心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上路收费问题,果断叫停五个部门的六项上路收费,彻底解决执法执纪部门“吃皇粮”问题,从源头上遏制了部门利益的市场化行为;与京津发展接轨,连续启动“双十”工程,组建了“七大中心”(行政审批、统一收费、生产力促进、项目咨询、法律援助、企业投诉及信用担保),完善了“十大体系”(名牌战略、群众文化、生态环保、社会稳定、全民教育、劳动就业、金融服务、公共财政、行政服务、市场监管);项目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所必需的水、电、路、气、讯等硬件设施同步跟进。四是打好创新牌。力促基础设施、企业分布、产业配套、用地指标、优惠政策向三大经济板块集中,优化了生产力布局;建立市场化的资本运营、互联担保、银企对接、校企合作、人才引育、股权交易机制;建立政企对接、大项目趸办、首问负责、“一条龙”办公制度,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形成了对应区域竞争态势、增强自身竞争实力、体现霸州地域特色的文化名城品牌
我们努力研究百年城市的发展规律,探寻霸州在环京津城市群中的城建特色,把人本理念、文化风情和历史传承有机融入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把胜芳作为东市区,与西市区统筹规划、同步建设。我们着力完善现代城市生活所必需的休闲、娱乐、商购、文化、卫生、教育、环保、居住等基础功能设施和方便市民生活的精细化城市功能,辅之以平原城市特色的绿地系统和北方城市特色的水系结构,加之规范的城市净化、亮化、美化管理,与京津综合环境平台接轨,亮出了人本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城市名片。把文化建设放在霸州未来发展战略支撑地位,研究历史文化,张扬地域性格,并以城市、农村、历史、精品、社区、校园、体育、企业、网络、旅游等十大文化体系建设为抓手,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2006年,我们完成了李少春纪念馆(大剧院)、益津书院、市图书馆三大精品文化工程,并借助首届文化艺术节,整合了辖区文化、旅游资源,打响了霸州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温泉之乡和胜芳古镇“四乡一镇”的文化品牌。以茗汤温泉休闲度假和常年书画展、月月唱大戏为标志,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强势起步,增强了霸州的城市吸附效应,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形成了响应党的施政方略、体现民情民意要求、增进全市人民福祉的社会发展体系
我们着力解决历史性欠账,力促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从解决就医难、上学难、行路难、饮水难、就业难、养老难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让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切实分享到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四年多来,我们大力完善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在霸州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紧急救护不出乡、大病重病不出市”,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86.1%;创立了失学儿童救助基金,不让一名适龄儿童因贫失学,实行了农村教师交通补贴制度,新、改、扩建各类学校61所,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累计投融资8亿多元,完成了175条乡村道路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新打农村饮水井100眼,解决了局部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建立了三级就业服务促进体系,积极推进劳务供需对接,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和城乡新增劳动力得到了妥善安置;建立了城乡救助体系,总投资2500万元,新、改、扩建敬老院9所,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医、学、路、水、保、养六项工程为标志,初步建立了涵盖城乡的大社保体系,发展了基础性社会事业,使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广大群众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热情空前高涨。
重视解决老龄人口问题。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力打造平安霸州。同时,计生、民族、宗教、民政、防疫、科技进步、国防动员、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紧紧咬定“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和谐霸州”三大目标,锐意创新,扎实推进,胜利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GDP增长19.5%,财政总收入增长4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40.8%。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廊坊前列,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双十”工程和重点工作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我们过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以市委为核心的坚强集体领导,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务实创新、积极作为的工作实践,得益于全市人民锲而不舍、竞相超越的激情创业。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为霸州改革和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和各阶层建设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霸中省直单位、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霸州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霸州正处在突出好、追求快、好中求快的发展时期。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任务。为此,我们必须努力优化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公务员素质,切实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为实现三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对下一届政府工作的建议
各位代表,下届政府施政的五年,是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更是实现“千亿生产总值、百亿财政收入”宏伟目标的重要奠基期。“1234”发展方略,是市委、市政府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据此,提出下一届政府工作建议目标:
——经济强市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5%以上,GDP、财政收入增速不低于18%和30%,力争人均GDP、地方可用财力分别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不低于8%和6%。
——文化名城目标。理清霸州人文历史脉络,夯实未来发展的人文基础和精神支撑。完成市区七大精品文化工程、胜芳古镇保护性开发、胜芳新城和开发区温泉旅游度假区起步区建设。实现“四乡一镇”文化品牌建设的社会化,初步形成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期末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增加值占三产比重达到30%以上。
——和谐霸州目标。民生保障基本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农民非农就业率达到85%,城镇化率达到60%,文明生态村覆盖率达到80%。万元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0%和16%。平安霸州和诚信霸州体系进一步完善。
为此,特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建议:
第一,突出经济建设。培育特色产业。按照“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农牧业、现代旅游业”的产业定位,围绕产业促循环,围绕产业搞配套,与国际市场有机接轨,全力扩充产业规模,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形成霸州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推进开发区、胜芳经济协作区和扬芬港产业功能区由办企业向办产业转变,按照各自的产业定位,建设施、引项目、扩规模、上水平,做大产业集群,引领产业发展,形成产业支撑。落实好重点项目进园区的鼓励政策,确保大项目、好项目向三大经济板块集中。夯实项目支撑。按照“组团布局、集群发展、产业带动、项目支撑”的思路,围绕四大产业定位,以三大经济板块为载体,从抓单个企业、单个项目向抓产业链、产业群转变,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夯实项目支撑的着力点,重点扶植和培养3个纳税超10亿元的旗舰企业、10个纳税超5亿元的巨人企业、20个纳税超1亿元的骨干企业和100个纳税超千万元的群星企业,把政策、资源、资金、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向其倾斜,保障这些战略支撑项目的迅速生成。今年作为大项目攻坚年,应扎实启动“315”重点工程建设,力争3个投资10亿元以上、10个投资5亿元以上、50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尽早投产达效。瞄准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根据四大产业定位和集群发展需求组织定向招商,积极引进与传统产业相吻合的大项目、好项目,通过与强势企业和强势资本的战略联盟,组建一批产业集团。推进全民创业。在集中精力抓大项目的同时,实施“抓大育小”战略,拉动上下游产品的延伸,引进、孵化、带动关联性强的中小企业,使其在大项目、大企业的“蔽护”下低成本成长,保障民营企业三次梯队良性互动、跟进发展。
第二,提升发展环境。持续推进“双十”工程建设,打造与京津硬件相当、软件优化的发展平台。按照区域中心城市标准开发建设“两城”。未来五年,西市区要形成主次干道联通,外环线闭合、基础配套的城市框架。垃圾、污水处理厂和水厂等现代城市所必需的设施全部投入使用。统一规划、梯次改造城中村。适应人居需要和现代旅游业发展,高标准开发绿地、水系景观系统,辅之以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和服务,彰显人本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城市魅力。按照现代工业文明和人文历史风情的新胜芳建设理念,同步推进东市区新城建设和古镇开发,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基本达到现代化中等城市水平。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不但要建设功能完备、产业聚集、企业发展、群众富裕的经济型城市,还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宜居城市。今年要突出解决好群众关注的胜芳地区的环境劣化问题,全部完成中亭河废酸水的治理,还东淀一片清水;全部完成排酸企业的源头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全部完成清北干渠的污水治理,逐段建成标志性的城市绿化景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遏制工业结构性污染,争创全国环保模范城。进一步优化软环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完善“七大中心”和软环境“十大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优化政府服务和管理职能,大力引进、培育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所必需的市场中介组织,搭建高效便捷的融资、诚信、信息、技术、管理平台,促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优势互补的精细化、规范化、个性化的服务体系。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高效廉洁的公务员团队,增强行政作为的规范性,降低经济社会活动的行政成本,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崇尚超越、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和制度保障。
第三,建设文化名城。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建设塑造人文精神,决定城市历史地位。围绕打造百年城市,把文化名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以此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要坚持走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把繁荣文化事业同发展文化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机制创新、制度规范、利益驱动、价值引导,力促形成“四乡一镇”文化品牌建设的经常化和社会化。以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和胜芳古镇保护性开发为龙头,全力推进人文旅游景观、商务休闲设施建设,辅之以十大精品文化工程,结合举办第二届文化艺术节,重点推出“温泉之乡”和“北方水乡商业文化古镇”品牌。与之相链接带动文化建设向基层延伸,十大文化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重点加强社区和企业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研究商业文化传承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拓展,赋予地域人文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大力弘扬超胜于人、不流俗变的勇气,包容兼蓄、广博开放的大气,手书丹青、颂词赏曲的雅气,忠诚团队、荣辱与共的豪气,靠文化传承和浸润,造就素养高、道德好、蓬勃向上、昂扬奋进的新一代市民群体,推进民俗民风的升华、诚信理念的提升和良好道德的养成,以此夯实霸州跨越式发展的人文基础和精神支撑。
第四,推进社会和谐。把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上政府工作日程。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惠及全体市民的大社保体系。加强劳动就业培训和推介,使城乡劳动力能够充分就业,力争实现“零失业”。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切实解决城乡群众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问题。妥善解决城乡弱势群体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天灾人祸而致贫,不让一个老人因无儿无女而失养。建立成果共享机制,让有能力的人干事业,让弱势群体分享发展成果。加强国防动员体制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积极争创国家级“双拥模范城”。扎实启动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乡镇、村街进行重点创建,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按照城市化社区建设的标准来规划建设示范村街,一步到位进入城乡一体化序列,每年抓一批,靠典型带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快形成“环城、组团、连线”的创建格局。抓好一批社区建设试点。科学划定社区范围,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切实解决有人理事、有钱办事、有房办公的基础性问题;强化社区党建、服务、教育、文化、治安、卫生、就业等基础性工作,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抓好对县域发展起基础性支撑作用的社会事业。公共财政支出向社会事业倾斜,社会事业投入向农村延伸,在继续抓好医、学、路、水、保、养等事关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六项工程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教育和卫生事业,今年取消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杂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补偿机制,提高参合农民的收益率,使“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看病少花钱”变成现实。
各位代表,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和谐霸州任重道远、时不我待,需要全市人民团结协作、合力攻坚,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忘我工作,向着美好的未来坚定迈进!